共享托盘租赁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多个重要节点和政策文件的发布。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梳理:
一、政策背景与提出
- 早期探索:
- 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就建立了托盘共用系统,但仅限于北京车站和上海东站间的托盘联运对口交流。
- 20世纪80年代,中国交通部在上海与大连两港一线推广托盘联运,但受体制、管理等因素影响未能成功。
- 政策推动:
- 2009年: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其中明确指出要“推广实施托盘系列国家标准,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托盘,支持专业化企业在全国建设托盘共用系统,开展托盘的租赁回收业务,实现托盘标准化、社会化运作”。这是政府层面对托盘租赁和共用系统建设的重要支持。
- 2014年:商务部、国家标准委联合制定了《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计划》,将“托盘共用体系”建设作为主要任务之一,进一步推动了托盘租赁和共用系统的发展。
二、市场发展与实践
- 2006年前后:托盘循环共用概念开始逐渐被市场所熟知。随着一些托盘循环共用服务商的积极宣传和努力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由以往的托盘自购模式渐渐转向托盘静态租赁模式。
- 企业参与:如澳大利亚的集保(CHEP)、韩国的LogisALL等外资公司,以及中国本土的托盘循环共用系统公司如中包精力等,纷纷进入市场开展托盘租赁业务。
三、总结
共享托盘租赁的提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物流业的发展、政策的推动以及市场需求的增长而逐渐形成的。从政策层面来看,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是明确提出支持托盘租赁和共用系统建设的重要文件;从市场层面来看,2006年前后托盘循环共用概念开始受到关注,并随着外资公司和本土企业的参与而逐渐发展壮大。
因此,可以说共享托盘租赁的提出是一个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过程,其具体时间点可以追溯到2009年国务院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之后的市场实践。